生理学题集
第一章 绪论
[A1型题]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A 细胞的生命现象B 器官的功能活动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 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2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A 物质代谢B 新陈代谢C 适应性D 应激性E自控调节3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A 适应性反应B旁分泌反应C 稳态反应D 非自控调节E 前馈调节4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 分娩B 排尿反射C 降压反射D 小肠运动E 血液凝固5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A 神经递质B 调制物C 内分泌激素D 旁分泌物质E 局部体液因素6 内环境是指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血液D 体液E 组织液7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 脑脊液B 血浆C 尿液D 淋巴液E 细胞内液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A 偏差信息B 干扰信息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E 自控信息[A2型题]
(资料图片)
9 家兔,雄性,体重,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A 整体实验B 离体实验C 在体慢性实验D 在体急性实验E 生理实验10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C 有负反馈D 有生物节律E 有前瞻性[B1型题]题11-13A 整体水平 B 局部水平 C 组织水平 D 细胞、分子水平 E 器官、系统水平11 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12 探索神经轴突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13 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题14-16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负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14 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15 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16 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试题答案
第二章 细胞
单项选择题1 细胞膜的热力学稳定性主要由于A 分子间电荷吸引 B 分子间共价键 C 蛋白质的粘合D脂质分子的双嗜性 E 糖键的作用2 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产生饱和现象的机理是A跨膜梯度降低 B 载体数量减少 C 能量不够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 E 疲劳3 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A维持细胞内高钾 B防止细胞肿胀 C建立势能储备D消耗多余的ATP E 维持细胞外高钙4 单个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不能完全融合的原因是A 刺激强度不够 B 刺激频率不够 C 不应期D 细胞兴奋性过高 E 离子分布恢复不完全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 为零 B高于正常 C低于正常D.无限大 E.正常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取决于A.刺激强度 B.刺激持续时间 C. K+和Na+的平衡电位D.阈电位水平 E.兴奋性高低7与静息电位值的大小无关的A.膜内外离子浓度差 B.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C.膜的表面积 D.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E.膜对蛋白质等负离子的通透性8 骨骼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使A.静息电位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变小C.去极化加速 D.膜电位降低E.复极化加速9.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A.钠离子平衡电位 B.钾离子平衡电位C.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代数和D.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之差E.锋电位减去后电位10.在局部兴奋中,不应期不明显的原因是A.激活的钠离子通道数量少,失活也少B.与动作电位中的钠离子通道性质不同C.阈下刺激的后作用时间短D.没有钠离子通道的再生性开放机制E.钾离子通道开放11.运动终板膜上的受体是A.M受体 B.N1受体 C.N2受体D.β受体 E.α受体12.神经冲动编码信息于A.锋电位幅度 B.动作电位时程 C.锋电位传导速度D.动作电位频率 E.锋电位传导距离13.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通道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
参考答案:1D 2 D 3 C 4 C 5 A 6 C 7 C 8 B 9 A 10 A 11 C 12 D 13 E
第三章 血液
〔A1型题〕1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B 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 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 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2 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A %NaCl溶液B 10%葡萄糖溶液C %尿素溶液D 20%甘露醇溶液E %葡萄糖溶液
3 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A 血浆蛋白含量B 渗透压的高低C 红细胞数量D 白细胞数量E NaCl的浓度
4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 血浆蛋白含量B 红细胞数量C 白细胞数量D 红细胞的叠连E NaCl的浓度
5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 不含血细胞B 蛋白含量低C Na+含量高D K+含量高E Cl-含量高
6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A 纤维蛋白B 纤维蛋白原C 凝血因子D 血小板E Ca2+
7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 体积B 表面积C 数量D 比重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8 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 体积B 表面积C 数量D 比重E 叠连
9 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A 变形性增大B 渗透脆性增大C 悬浮稳定性增大D 血沉降率降低E 血红蛋白含量增大
10 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造血干细胞B 定向组细胞C 前体细胞D 网织红细胞E 淋巴细胞
11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 雄激素B 雌激素C 甲状腺激素* D 促红细胞生成素E 生长激素
12 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A 肾、肝B 脾、肝C 肾、脾D 胸腺、骨髓E 骨髓、淋巴结13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A 纤维蛋白溶解B 纤维蛋白的激活* 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D 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E 因子Ⅷ的激活
14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 因子X的激活过程B 凝血酶激活过程C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 有无血小板参与E 有无Ca2+参与
15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ⅫB 因子ⅡC 因子ⅩD 因子ⅦE 因子Ⅰ
16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E 抑制血小板聚集
17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A 因子ⅤB 因子ⅡaC 因子ⅫD 因子Ⅰ和ⅠaE 因子Ⅳ
18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 因子ⅠB 因子ⅡC 因子ⅢD 因子ⅦE 因子X
19 在凝血过程中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ⅡaB 因子ⅢC 因子ⅣD 因子XⅡaE 因子XⅢa
20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B 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C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 激活因子ⅫE 促进血小板聚集
21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A 磷脂酶A2B 环氧合酶C 血栓素合成酶D 前列环素合成酶E 过氧化酶
22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A ADPB TXA2C PGI2D 胶原E 凝血酶
23 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 的哪项特性* A 粘附B 聚集C 收缩D 吸附E 释放
24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A 纤维蛋白收缩B 红细胞叠连C 白细胞变形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 红细胞破裂
25 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 A抗原B B抗原C O抗原D H抗原E C抗原
26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A C抗原B A抗原C D抗原D E抗原E B抗原
27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A 运输O2和CO2B 缓冲功能C 参与生理止血D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A2型题〕28 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为A A型B B型C O型D AB型E Rh阳性
29 在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加入足量组织因子和Ca2+后血浆凝固时间明显较正常人延长,该患者可能缺乏下列哪种物质A Ca2+B 因子ⅫC 因子ⅧD 血小板E 因子Ⅴ
30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A 增快B 下降C 正常D 无变化E 无法判断
31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A 蛋白质B 叶酸C 维生素B12D 脂肪E 铁
32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A 不易形成止血栓B 血管不易收缩C 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D 血凝块回缩障碍E 血液凝固障碍
33 Rh阴性母亲,其胎儿若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A 血友病B 白血病C 红细胞增多症D 新生儿溶血病E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1型题〕题34~35A 红细胞数目B 血浆总蛋白含量C 血浆球蛋白含量D 血浆白蛋白含量E 血浆NaCl含量34 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35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
题36~37A 中性粒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E 血小板36 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37 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
题38~40A 因子ⅤB 因子ⅦC 因子ⅧD 因子ⅩE 因子Ⅻ38 可增强Ⅸa活性的是39 可增强Ⅹa活性的是40 与纤溶酶原的激活有关的是题41~43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41 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的是42 能释放组胺酶的是43 能释放肝素的是
试题答案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A 心房收缩期B 等容收缩相C 快速射血相D 减慢射血相-E 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 血液的重力作用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 胸膜腔内负压D 心室舒张的抽吸E 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C 心音活动周期D 心率变化周期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A 单位体重B 单位身高C 单位体表面积D 单位年龄E 单位能量消耗率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B 动脉血压升高C 心率减慢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A 每分输出量B 心指数C 射血分数D 心脏作功量E 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A 每分输出量B 心指数C 射血分数D 心脏作功量E 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A 每分输出量B 心指数C 射血分数D 心脏作功量E 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A 为机能合胞体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 少C 有自律性D 呈"全或无"收缩E 有效不应期长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 肌小节初长B 肌钙蛋白活性C 肌浆游离Ca2+浓度D 心肌收缩能力E 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 肌小节初长B 肌钙蛋白活性C 肌浆游离Ca2+浓度D 心肌收缩能力E 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A 心室收缩期延长B 等容收缩相延长C 心室射血期延长D 心室舒张期延长E 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B 横桥ATP酶活性C 胞浆游离Ca2+浓度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E 肌动蛋白活性
14 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A 快速充盈相B 减慢充盈相C 等容收缩相D 减慢射血相E 心房收缩期
15 左心室的搏功大于右室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的差别A 每搏输出量B 射血速度C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D 射血分数E 肺动脉平均压
16 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A 第一心音B 第二心音C 第三心音D 第四心音E 二尖瓣关闭音
17 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A 第一心音B 第二心音C 第三心音D 第四心音E 主动脉瓣关闭音
18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Na+内流与Ca2+内流B Na+内流与K+外流C Ca2+内流与K+外流D Ca2+内流与Cl-内流E K+外流与Cl-内流
19 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A 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B Na+ 通道处于备用状态C Ca2+通道处于激活状态D Ca2+ 通道处于失活状态E Na+ 通道处于失活状态20 心室肌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 Na+通道处于什么状态A 启动B 备用C 激活D 失活E 开放
2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期的时程长A 0期除极B 1期复极C 2期复极D 3期复极E 4期
22 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 兴奋性B 自律性C 传导性D 收缩性E 有效不应期长
23 浦肯野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 兴奋性B 自律性C 传导性D 收缩性E 有效不应期长 24 钠泵活动抑制剂可引起心肌A 收缩增强B 舒张增快C 静息电位增大D 传导性增高E 动作电位增高
25 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对浦肯野氏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是A 0期除极幅度降低B 0期除极速度减慢C 1期复极时程缩短D 2期复极时程缩短E 3期复极时程缩短
26 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是哪一期的快慢A 0期除极B 1期复极C 2期复极D 3期复极E 4期自动除极27 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 最大复极电位低B 阈电位与最大复极电位差距小C 0期除极速度低* D 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E 动作电位无明显平台期
28 心肌收缩呈"全或无"特点是因为心肌细胞A 动作电位时程长B 动作电位有平台C 细胞间有闰盘D 有自律性E 兴奋传导快
29 在相对不应期内刺激心肌,所引发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A 阈强度大B 0期除极快C 时程长D 传导快E 复极慢
30 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A 窦房结B 心房C 房室交界区D 心室末梢浦肯野氏纤维网E 心室
31 下列哪项不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A 最大复极电位B 阈电位C 有效不应期D 4期自动去极速度E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差距
32 去甲肾上腺素使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增高是通过A 最大复极电位降低B 电位水平下降C If电流增强D 膜对K+通透性降低E Isi电流增大
33 乙酰胆碱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降低是通过A 最大复极电位降低B 阈电位水平下降C If电流增强D 膜对K+通透性增大E Ca2+内流增强
34 超常期内心肌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A 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B 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C 0期去极速率高于正常D 刺激阈值低于正常E 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
35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B 阈电位水平高低C 动作电位2期时程D 钠泵功能E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36 可引起心肌传导性降低的因素是A 细胞长度缩短B 0期除极速度增大C 0期除极幅度增大D 心肌细胞部分去极化E 邻近末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增高
37 下列哪种心肌细胞4期自动去极速度最大A 窦房结细胞B 心房肌细胞C 房室交界细胞D 浦肯野细胞E 心室肌细胞
38 当细胞外Ca2+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A 收缩降低B 舒张减慢C 收缩增强D 舒张增快E 传导增快
39 下列哪项可引起心率减少A 交感活动增强B 迷走活动增强C 肾上腺素D 甲状腺激素E 发热
40 房室交界区传导减慢可致A P波增宽B QRS波群增宽C T 波增宽D P-R间期延长E ST段延长
41 在血管系统中起血液储存库作用的血管是A. 主动脉B. 大动脉C. 小动脉D. 毛细血管E . 静脉42 保持血管充盈膨胀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A. 血压B. 跨壁压C. 静水压D. 外周阻力E. 中心静脉压
43 在体循环中,血流阻力最大,血压降落最为显著的区段 是A. 主动脉段B. 大动脉段C. 微动脉段D. 毛细血管段E. 微静脉段44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A. 心率B. 外周阻力C. 循环血量D. 心脏每搏输出量E. 主动脉管壁弹性45 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是A 每搏输出量B 心率C 大动脉管壁弹性D 外周阻力E 循环血量
46 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 血液粘滞度B. 红细胞数目C. 血管长度D. 小动脉口径E. 小静脉口径
47 老年人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所以A. 收缩压降低B. 舒张压降低C. 脉压增大D. 舒张压升高E. 收缩压、舒张压都升高
48 下列情况下,能使脉压增大的主要因素是A. 射血期延长B. 外周阻力增大C. 心率加快D. 体循环平均压降低* E . 大动脉管壁弹性降低49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反映下列哪项的高低A 动脉血压B 静脉血压C 毛细血管D 静脉回心血量E 循环系统血液充盈的程度
50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A 血管容量和血量B 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C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 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E 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51 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机制是A 动脉血压升高B 血流速度快C 收缩期室内压较低D 舒张期室内压较低E 静脉血流阻力下降
52 下列哪项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减少A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增大B 心脏收缩力量增强C 平卧体位D 骨骼肌节律舒缩E 呼气动作
53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A. 微动脉B. 真毛细血管C. 通血毛细血管D. 动静脉短路E. 微静脉54 微循环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是A 迂回通路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C 动-静脉短路D 直捷通路E 微动脉
55 引起组织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物质是A 激素B 乙酰胆碱C 组胺D 激肽E 局部代谢产物56 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A 毛细血管血压B 有效滤过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血浆晶体渗透压E 淋巴回
57 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生成的组织液,再经静脉端重吸收入血的约占A. 10%B. 30%C. 50%D. 70%E. 90%
58 肾病综合症时,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D 淋巴回流受阻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59 关于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回收蛋白质B 运输吸收的脂肪C 回收部分组织液D 清除细菌E 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
60 在下列器官组织中,其血管上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的是A 骨骼肌B 皮肤C 心脏D 脑E 肾脏61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组胺B 乙酰胆碱C 肾上腺素D 血管紧张素E 去甲肾上腺素
62 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组胺B 谷氨酸C 乙酰胆碱D 肾上腺素E 去甲肾上腺素63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血管紧张素
64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A 脊髓B 延髓C 脑桥D 下丘脑E 大脑
65 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A. 颈动脉窦B. 主动脉弓C. 颈动脉体D. 主动脉体E. 延髓
66 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A. 降低动脉血压B. 升高动脉血压C. 减弱心血管活动D. 加强心血管活动E.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67 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最低的时相是A 心房收缩期末B 等容收缩相末C 快速射血相末D 减慢射血相末E 快速充盈相末
68 机体在急性失血时,最早出现的代偿反应是A. 迷走神经兴奋B. 交感神经兴奋C. 组织液回流增加D. 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加强E. 血浆蛋白和红细胞的恢复
69 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A. 肾上腺素B. 肾素C. 血管紧张素ⅡD. 内皮素E. 组胺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主要因素是70 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主要因素是A 血液O2分压升高B 血液CO2分压升高C 交感神经兴奋D 迷走神经兴奋E 血液H+浓度降低
71 下列哪项可引起全身血管舒张A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兴奋B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C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兴奋D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兴奋E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抑制
72 可引起毛血管通透性增大的体液因子是A 肾素B 肾上腺素C 心钠素D 缓激肽E 阿片肽
73 肺动脉压低于主动脉压是由于A 右心室输出量低B 肺循环阻力小C 肺动脉壁弹性大D 肺血管容量大E 肺泡内压低
74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反映下列哪项的高低A 动脉血压B 静脉血压C 毛细血管D 静脉回心血量E 循环系统血液充盈的程度75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A 血管容量和血量B 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C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 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E 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76 下列哪项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减少A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增大B 心脏收缩力量增强C 平卧体位D 骨骼肌节律舒缩E 呼气动作
77 心肌低氧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因素是A. 氢离子B. 组胺C. 腺苷D. 前列腺素E. 乳酸
【A2型题】78 有甲、乙二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40ml,收缩末期容积为56ml;乙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60ml,收缩末期容积为64ml,两患者的射血分数A 相等B 甲患者高于乙患者C 乙患者高于甲患者D 无法判断E 均低于正常79 两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其中甲患者身高、体重50kg ,体表面积、安静时每分输 出量;乙患者身高 m,体重68kg、体表面积、安静时每分输出量两患者的 心指数A 甲患者优于乙患者B 乙患者优于甲患者C 相同D 均高于正常E 均低于正常
80 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A. 左心衰B. 右心衰C. 肺水肿D. 高血压E. 中心静脉压降低81 某患者由平卧位突然站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每搏输出量、动脉血压降低。该患者每搏输出量减少是由于下列哪项所致A 心室后负荷增大B 心迷走神经兴奋C 心交感神经兴奋D 异长调节E 等长调节
82 在体外实验观察到当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器官、组织的血流量仍能维持相对恒定,这种调节反应称为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自身调节83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出现每搏输出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血压降低,分析其原因是A 静脉回流减少B 心肌收缩能力降低C 后负荷增大D 心率减慢E 射血分数降低84 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动物某药物后出现心率减慢,心电图P-R间期延长,该药物是A 阿托品B 心得安C 肾上腺素D 去甲肾上腺素E 酚妥拉明85 实验中,夹闭兔双侧颈总动脉后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 颈动脉窦受到牵张刺激B. 颈动脉窦受到缺氧刺激C. 主动脉弓受到牵张刺激D. 颈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E. 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86 兔实验安静时给予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引起心率明显增加,房室交界区传导加速。但若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再给予阿托品,心脏的变化为A 心率明显增快B 心率明显降低C 心率无明显变化D 房室传导明显增快E 房室传导明显减慢
87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后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抑制作用B.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抑制作用C. 降压反射活动加强D. 降压反射活动减弱E. 大脑皮层心血管中枢活动减弱88 给家兔静脉给予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增强,但平均动脉压 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A 强列兴奋降压反射B 通过β受体扩张全身血管C 通过扩张骨骼肌血管D 无缩血管效 应E 不兴奋受体
89 某人出现血钠升高,血钾下降,全身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此时最可能的原因是A. 糖皮质激素增加B. 甲状腺激素增加C. 激肽系统加强D.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E. 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加强
90 在离体实验中观察到,乙酰胆碱作用于内皮完整的血管,引起血管舒张,若将血管内 皮去除,则乙酰胆碱使 血管收缩,这表明乙酰胆碱可使血管内皮产生A. 内皮舒张因子B. 内皮缩血管因子C. 去甲肾上腺素D. 肾上腺素E. 组胺
9 1 一般情况下,左心室在收缩期的血流量约为舒张期的20%~30%,可见影响冠脉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A. 脉压大小B. 平均动脉压高低C. 心脏搏出量多少D. 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E . 收缩压的高低和射血期的长92 安静状态下,由于耗氧量大,以致其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含氧量差值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脑C. 肝脏D. 肾脏E. 脾脏
【B1型题】题93~96A Na+ 内流B Ca2+内流C K+外流D Cl- 内流E Mg2+内流93 心室肌细胞0期除极是由于94 窦房结细胞0期除极是由于95 心室肌细胞3期复极是由于96 窦房结细胞3期复极是由于题97~99A 窦房结B 心房肌C 房室交界D 末梢浦肯野纤维E 房室束97 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98 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99 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题100~102A P波B QRS波群C T波D P-R间期E ST段100 可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的是101 可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是102 可反映左右心室复极过程的是题103~ 105A 等容收缩相B 等容舒张相C 快速充盈相D 减慢射血相E 快速射血相103 左心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是在104 左心室容积下降速度最快是在105 左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是在题106~109A. 收缩压B. 舒张压C. 脉压D. 平均动脉压E. 中心静脉压106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107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108 右心房或胸腔大静脉内的血压称为109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
题110~112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E. 毛细血管、微静脉增加管壁通透性110 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111 右心衰引起水肿的原因是112 过敏反应时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题113~114A. 等容收缩相B. 等容舒张相C. 舒张晚期D. 快速射血相E. 舒张早期113 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是在114 冠脉血流量达最高峰是在
题115~117A. 弹性储器血管B. 阻力血管C. 交换血管D. 容量血管E. 短路血管115 主动脉属于116 小动脉属于117 毛细血管属于题115~117A 心力储备B 收缩期储备C 舒张期储备D 心率储备E 神经调节118 心率增快使心输出量增大动用了119 射血分数增大使心输出量增大动用了120 静脉回心血量增大使心输出量增大动用试题答案 16 B 30. A 55. E 56. B 66. E67. C 68. B 69. D 76. E
第五章 呼吸
【A1型题】⒈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A. 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B.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 肺的弹性回缩D. 呼吸肌舒缩运动E. 肺内压周期性变化⒉ 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A. 呼气全程B. 吸气末和呼气末C. 呼气末和吸气初D. 吸气全程E. 呼吸全程⒊ 胸膜腔内压的数值是A. 大气压 - 非弹性阻力B. 大气压 - 弹性阻力C. 大气压 - 肺表面张力D. 大气压 - 肺回缩力E. 大气压 - 肺弹性纤维回位力⒋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A. 等于大气压B. 低于大气压C. 高于大气压D. 与吸气中期相等E. 与吸气末期相等5. 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 肺内压高于大气压B. 肺内压高于胸膜腔内压C. 胸膜腔密闭D. 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E .气道跨壁压等于大气压6.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A. 肺泡Ⅰ型上皮细胞B.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 气道上皮细胞D. 肺成纤维细胞E. 肺泡巨噬细胞7.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肺泡 上皮细胞B. 增加肺弹性阻力C. 降低气道阻力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E. 降低呼吸膜通透性8. 肺的弹性阻力表现在A. 呼吸全程B. 吸气初C. 吸气末D. 呼气初E. 呼气末9. 可用于比较成人与婴儿的肺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是A. 用力呼气量B. 肺回缩力C. 肺回位压D. 肺顺应性E. 比顺应性10. 胸廓向内回位的弹性阻力表现在A. 深吸气时B. 深呼气时C. 平静吸气时D. 平静呼气时E.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11.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顺应性增加A. 肺弹性阻力增加B. 肺弹性阻力减小C. 气道阻力增加D. 气道阻力减小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12.平静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为A. 肺活量B. 时间肺活量C.补呼气量和潮气量D.补吸气量和余气量E.功能余气量13.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中的气体量是A.余气量B.功能余气量C.肺泡气量D.闭合气量E.补呼气量14. 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A. 通气储量百分比B. 最大通气量C. 用力肺活量D. 肺泡通气量E. 深吸气量15. 肺气肿患者的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导致哪项气体量增加A. 功能余气量B. 潮气量C. 肺活量D.用力肺活量E. 补吸气量16.下列哪项能引起呼吸道口径变小A.交感神经兴奋B.肽能神经兴奋C.呼吸道跨壁压减小D.肺内压降低E.吸气时17. 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A.气流速度B.气流形式C.呼吸时相D.呼吸道口径E. 呼吸道长度18. 决定肺内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 气体的分压差B. 气体的分子量C .气体的溶解度D. 气体与血红蛋白亲和力E . 呼吸膜通透性19. 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 肺泡气B. 细胞内液C. 组织液D. 动脉血E .静脉血20. 在单位分压差下, 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某种气体的毫升数称为A. 肺扩散能力B. 肺扩散容量C. 呼吸膜通透性D. 肺扩散指数E. 肺通气/血流比
21. 感受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肺通气增强最主要的感受器位于A. 颈动脉体B. 颈动脉窦C. 主动脉体D. 主动脉弓E. 延髓22. 通过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增强肺通气的有效刺激是A. 脑脊液H+浓度升高B. 脑脊液CO2分压升高C. 脑脊液O2分压降低D. 动脉血H+浓度升高E. 动脉血O2分压降低【A2型题】23. 男,65岁,有45年吸烟史,主诉气促,尤其呼气困难。门诊诊断为肺气肿。该患者的肺部出现了下列何种情况A. 功能余气量减少B. 肺顺应性增加C. 胸廓顺应性降低D. 余气减少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24.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A. 解剖无效腔B. 生理无效腔C. 肺泡无效腔D. 气道无效腔E. 无效腔25. 让受试者先用力作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分别测量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用力呼气量的百分数 ,分别称为第1、2、3秒的A. 肺活量B. 用力肺通气量C. 时间肺活量D. 深吸气量E. 深呼气量26. 某人解剖无效腔为150ml,正常平静呼吸时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今患肺炎,呼吸变浅、加速,若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加倍,其肺泡通气量(L/min)应是下列哪个数据。A. . . . . . 肺的通气/血流比值反映肺部气体交换的气泵与血泵的匹配情况。如果通气/血流比值增大,表明该受试者肺内出现A. 解剖无效腔增大B. 肺泡无效腔增大C. 解剖动 - 静脉短路D.功能性动 - 静脉短路E. 肺内气体交换障碍28. 人类在空气稀薄、氧分压较低的高原上会出现代偿性呼吸增强。这主要依赖于何种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A. 中枢化学感受器B. 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D.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E.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29. 在人, 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在肺充血、肺水肿等病理情况下,由于肺顺应性降低,使肺牵张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而引起该反射,使得A. 肺通气量增加B. 气体交换增多C. 肺泡无效腔减少D. 呼吸变浅、变快E. 呼吸加深、变慢
【B1型题】题30~31A.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 肺回缩力D. 呼吸肌的舒缩E .大气压与肺回缩力之差30.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31. 胸膜腔内压的负值大小取决于题32~-33A . 余气量B 肺活量C 功能余气量D 用力肺活量E 补呼气量32. 呼吸肌完全松弛时的肺容量等于33. 对肺泡气中的O2和CO2分压的过度变化起缓冲作用的是题34~35A. 肺弹性阻力B. 胸廓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惯性阻力E. 粘滞阻力34 . 肺顺应性是反映何种阻力的指标35. 推动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所需的呼吸道两端的压力差反映了
试题答案 .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A1型题〕1 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幅度主要取决于A 动作电位的幅度B 动作电位的频率C 基本电节律的幅度D 基本电节律的频率E 静息电位的幅度
2 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除极相形成的离子基础是A Na+内流B Ca2+内流C K+内流D K+外流E Cl-内流
3 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是A 载体中介易化扩散B 主动转运C 通道中介易化扩散D 单纯扩散E 胞吐作用
4 人 唾液中含有的酶是A 脂肪酶和蛋白酶B 脂肪酶和肽酶C 淀粉酶和溶菌酶D 淀粉酶和寡糖酶E 蛋白酶和溶菌酶5 参与构成胃粘膜保护屏障的主要离子是A Na+B Ca2+C H+D HCO3-E Cl-
6 使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 Na+B Cl-C K+D HClE 内因子
7 胃泌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 刺激胃酸分泌B 促进胃运动C 刺激胰酶分泌D 促进唾液分泌E 促进胆汁分泌 8 刺激胃液分泌的重要物质是A 去甲肾上腺素B 肾上腺素C 组胺D 促胰液素E 抑胃肽
9 用阿托品阻断M受体可导致A 唾液分泌增多B 胃液分泌增多C 胰液分泌增多D 吞咽困难E 胃肠运动减弱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A 杀菌B 激活胃蛋白酶原C 使蛋白质变性D 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E 促进VitB12的吸收
11 抑制胃液分泌的重要因素是A 蛋白质B 脂肪C 低张溶液D 促胰酶素E 碳水化合物
12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A 1~2小时B 2~3小时C 4~6小时D 6~8小时E 12~24小时
13 下列哪项不参与调控胃排空速度A 水B 胃泌素C 机械的扩张刺激D 内容物的渗透压E 进入十二指肠的酸性食糜
14 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A 唾液B 胃液C 胆汁D 胰液E 小肠液15 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质是A HClB 肠致活酶C 胰蛋白酶D 糜蛋白酶E 组织液
16 刺激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物质是A 蛋白质分解产物B 葡萄糖C HClD 胆酸钠E 淀粉17 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的是A 脂肪酸B 胆盐C 蛋白水解产物D 肠致活酶E 糜蛋白酶
18 胰液中浓度最高的无机物是A Na+B K+C Ca2+D Cl-E HCO3-
19 促使胰液中各种酶分泌的重要体液因素是A 胃泌素B 促胰液素C 胆囊收缩素D 胆盐E HCl
20 促使胆囊收缩素释放作用最强的物质是A 蛋白质分解产物B 脂肪C 脂酸钠D 糖类E HCL
21 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关系密切的成分是A 胆固醇B 卵磷脂C 胆色素D 胆盐E 脂肪酸22 下列哪项因素不参与胆汁排出的调节A 胃泌素B 胆囊收缩素C 促胰酶素D 胆盐E 迷走神经23 下列哪项为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A 唾液B 胃液C 胆汁D 胰液E 小肠液
24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A 胆固醇B 胆汁酸C 胆盐D 胆色素E 脂肪酸
25 营养物质吸收最主要的部位是A 食管B 胃C 小肠D 口腔E 大肠〔A2型题〕26 将离体小肠置于适宜的环境中,仍能进行良好的节律性收缩运动,表明小肠平滑肌A 传导性好B 有自律性C 伸展性好D 收缩性强E 兴奋性高
2 7 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表现为外周血巨幼红细胞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项减少A HCLB 内因子C 粘液D HCO3-E 胃蛋白酶原
28 在胆囊造影时为检查胆囊的收缩功能让受检者进食油煎荷包蛋是为了促进A 胆盐合成B 胆固醇合成C 胃泌素分泌D 胆囊收缩素分泌E 迷走神经兴奋
29 在胃液中有可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铁和钙吸收的成分是A 粘液B HCLC 内因子D H2CO 3E 维生素B12
30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主要与其结构的哪项特点有关A 长度长B 壁厚C 面积大D 通透性大E 有缝隙连接
31 胃粘膜处于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却并不被消化,是由于存在着自我保护机制,称为A 粘液屏障B 碳酸氢盐屏障C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D 粘液细胞保护E 粘液凝胶层保护
32 胃肠内分泌细胞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统称为A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B APUD细胞C 神经内分泌细胞D 肽胺内分泌细胞E VIP细胞
33 某胆瘘患者胆汁大量流失至体外,胆汁分泌比正常人少数倍,这是由于下列哪项减少A 合成胆盐的原料B 胆盐的肠肝循环C 胃泌素D 促胰液素E 胆囊收缩素
34 动物实验显示,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相同剂量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更多,这是由于口服可引起哪种具有很强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胃肠激素释放A 胃泌素B 抑胃肽C 胆囊收缩素D 胰高血糖素E 促胰液素
35 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为减少患者胃酸,下列哪种治疗无效A M受体阻断剂B H1受体阻断剂C 高选迷走神经切断D 胃泌素受体阻断剂E 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
36 萎缩性胃炎患者壁细胞大量减少,胃酸缺乏,但胃泌素水平增高,该患者胃泌素分泌增多的原因是A 迷走神经兴奋B 交感神经兴奋C 促胰激素分泌减少D 胃酸对G细胞的抑制减少E 肠-胃反射减弱
〔B1型题〕题37~38A 胃B 十二指肠C 空肠D 回肠E 结肠37 胆盐的主要吸收部位是38 维生素B12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题39~41A 蠕动B 紧张性收缩C 分节运动D 容受性舒张E 袋状往返运动39 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40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41 大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题42~43A 盐酸B 组胺C 胃泌素D 乙酰胆碱E 糖42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是43 刺激促胰液素分泌最强的刺激因素是
题44~47A 胃壁细胞B 胃主细胞C 小肠上部S细胞D 胃肠粘液细胞E 胃窦粘膜G细胞44 分泌胃液中H+的细胞45 产生内因子的细胞46 产生胃泌素的细胞主要是47 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是
试题答案 22. D 42. A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A1型题〕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A 致密斑B 系膜细胞C 间质细胞D 颗粒细胞E 感受器细胞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 肾血管血压变化B 肾血流NaCl含量变化C 肾小管内压变化D 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肾小球B 肾小体C 肾小管D 集合管E 肾单位
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A 血流量小B 血流分布均匀C 肾小管 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A 带负电的小分子B 带正电的小分子C 电中性的小分子D 带正电的大分子E 带负电的大分子
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囊内压E 全身动脉压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A 自身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负反馈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
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 肾交感神经兴奋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 注射抗利尿激素
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 肾内压下降C 血浆胶渗压增高D 肾血浆流量增多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
10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A 平均动脉压降低B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C 囊内压升高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 肾血浆流量降低
1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12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3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 肾血浆流量增大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 基侧膜上的Na+ 泵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 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 管腔膜 上的生电性转运
15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A 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B Na+ 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C 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D 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E 蛋白质进入细胞
16 抑制近球小管的Na+ -H +交换不引起A Na+ 排出增多B Cl-排出增多C 水排出增多D HCO3-排出增多E 葡萄糖排出增多
17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A 近球小管B 髓袢C 远球小管D 集合管E 各段肾小管
18 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A 低渗重吸收B 等渗重吸收C 高渗重吸收D 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 受醛固酮的调节
19 肾糖阈是指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 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 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20 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A 以HCO3-的形式吸收B 以CO2的形式吸收C 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D 滞后于Cl-的吸收E 不依赖于H+的分泌
21 肾小管对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A Na+ 吸收增加B HCO3-重吸收增加C NH3分泌增加D K+分泌增加E H2PO4-排出增加
22 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A 近球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D 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E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
23 肾脏外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近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 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 远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D 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E 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
24 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NaClB 尿素* C NaCl和尿素D KClE NaCl和KCl
25 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Na+交换增强* C H+-Na+交换减弱D K+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
26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 醛固酮分泌增多C 肾血流量减少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27 高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K+交换增强C K+-Na+交换减弱D HCO3-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
28 球管平衡是指A 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B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C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D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E 以上都不是
29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 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 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 保Na+、排K+、保水
30 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A 心钠素B 血管 紧张素ⅡC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 血压降低E 大量出汗
31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动脉血压升高D 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32 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A 血量增多B 动脉血压增高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E 心钠素增多
3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A 醛固酮分泌减少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 肾脏NaCl排出减少E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34 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A 肾小球滤过率B 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 循环血量D 动脉血压E 血K+
35 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 入球小动脉压降低B 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 血Na+降低D 血K+升高E 致密斑活动降低
36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A Na+重吸收减少B K+重吸收增加C 水重吸收减少D Cl-重吸收减少* E K+排出增加
37 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A 血管紧张素Ⅱ增多B 血Na+增多C 血K+降低D 血量增多E 血压升高
38 正常终尿约占肾小球滤过液量的A 1%B 5%C 10%D 15%E 20%
【A2型题】39 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但血压正常。分析该患者血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A 肾小管K+-Na+交换减弱B 肾小管K+-H+交换增加C 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D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 近球小管K+重吸收增多
40 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后出现尿液NaCl、水、HCO3-排出增多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分析该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A 肾小管H+-Na+交换减弱B 肾小管K+-H+交换增加C 近球小管K+的吸收增加D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 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
4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 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D 肾小管对Na+吸收减少E 血容量增大
42 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 速尿后,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该患者排低渗尿的原 因是远曲小管、集合管A 对Na+主动重吸收减少B 对Cl-主动吸收减少C 对水的通透性降低D 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E 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
43 给家兔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尿液渗透压增高。该动物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A 对水通透性增高B 对Na+重吸收增多C 对尿素重吸收增多D 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E 管腔外渗透压升高
44 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肾小囊内压升高C 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 血浆胶体渗透夜升高E 肾血流量减少45 已知菊粉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给某人静脉注射菊粉后,肾脏每分钟可将125ml血浆中的菊粉完全清除,该值等于A 肾小球滤过率B 肾血流量C 肾血浆流量D 肾小管分泌率E 肾小管重吸收率
46 已知碘锐特在流经肾循环后可被完全清除,肾静脉中该物质 浓度为零。给某人静脉滴注碘锐特后肾脏每分钟可将660ml血浆中的碘锐特完全清除,该数值等于A 肾小球滤过率B 肾血流量C 肾血浆流量D 肾小管分泌率E 肾小管重吸收率
47 经测定某患者的尿素清除率为70ml/min,菊粉清除率为125ml/min,两者有差异表明该患者A 肾功能减退B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 肾小管可以吸收尿素D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E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
48 某患者脊髓腰段横断外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A 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B 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C 排尿反射传入神经受损D 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E 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49 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B 肾小囊内压升高C 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 滤过膜面积减小E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B1型题】题50~53A 菊粉B 葡萄糖C 尿素D 碘锐特E NaCl50 用于测量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51 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是52 血浆清除率为零的物质是53 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是题54~56A 水利尿B 渗透性利尿C 尿崩症D 尿失禁E 尿潴留54 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为55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56 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题57~59A 抗利尿激素B 醛固酮C 肾上腺素D 血管紧张素ⅡE 肾素57 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58 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59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是
试题答案 55. A 56. B 57. A 58. B 59. D
第九章 感觉器官
【A1型题】1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称为A 受体B 感受器C 分析器D 感觉器官E 特殊器官
2 下列哪种感受器属于快适应感受器A 肌梭B 痛觉感受器C 皮肤触觉感受器D 视网膜感光细胞E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3 各种感受器均各有其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称为感受器的A 阈值B 阈刺激C 感觉阈值* D 适宜刺激E 适宜强度
4 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力可被调节的结构是A 角膜B 房水C 晶状体D 玻璃体E 巩膜
5 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射能力最大的界面是A 空气-角膜前表面B 角膜后表面-房水C 房水-晶状体前表面D 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E 玻璃体-视网膜
6 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放松,可引起A 角膜曲度增加B 角膜曲度减小C 晶状体曲度增加D 晶状体曲度减小E 玻璃体曲度增加
7 以下关于眼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神经反射B 使晶状体变凸C 使瞳孔缩小D 使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E 增加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8 眼经过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能够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点,称为A 主点B 节点C 近点D 远点E 焦点
9 发生老视的主要原因是A 角膜曲率变小B 角膜透明度减小C 房水循环受阻D 晶状体弹性减弱E 晶状体厚度增加
10 以下关于瞳孔对光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感受器在视网膜B 传入纤维在视神经中C 中枢在中脑D 效应器主要是睫状肌E 有双侧互感反应
11 视网膜上只有视锥细胞而没有视杆细胞分布的部位是A 黄斑中央凹B 视神经乳头C 视网膜中心D 视网膜周边E 视网膜颞侧
12 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是A 视蛋白B 视黄醛C 视紫红质D 视紫蓝质E 视色素
13 产生夜盲症的原因是A 视蛋白合成障碍B 视黄醛合成过多C 视紫红质缺乏D 视紫蓝质缺乏E 维生素E供应不足
14 暗适应的产生机制主要与视网膜哪种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A 视锥细胞B 视杆细胞C 双极细胞D 水平细胞E 无长突细胞
15 视黄醛被消耗后需要哪种维生素来补充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E 维生素E
16 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网膜中存在对三种色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A 蓝、绿、白B 红、绿、白C 红、绿、黄D 蓝、绿、红E 蓝、绿、黄
17 耳蜗内淋巴所在的部位是A 蜗管B 鼓阶C 鼓室D 前庭阶E 咽鼓管
18 微音器电位是A 感受器电位B 静息电位C 锋电位D 后电位E 突触后电位
19 声波振动最终在耳蜗中由机械能转为电变化的关键步骤是螺旋器部位A 盖膜振动B 内淋巴振动C 外淋巴振动D 毛细胞变形E 毛细胞听纤毛弯曲
20 前庭器官指A 球囊B 椭圆囊C 半规管D 半规管和壶腹E 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21 能感受人体以身体长轴为轴所作的旋转变速运动的装置是A 垂直半规管* B 水平半规管C 椭圆囊D 球囊E 囊斑
22 位于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结构中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A 角匀速运动B 负角加速运动C 正角加速运动D 人体各种方向的直线匀速运动E 人体各种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
23 在下列人类能分辨的味道中,哪一项不属于基本味觉A 甜B 酸C 苦D 辣E 咸
24 下列哪种感觉不属于皮肤感觉A 触觉B 痛觉C 位置觉D 冷觉E 温觉
25 半规管内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A 内淋巴位移B 外淋巴位移C 直线加速运动D 旋转加速运动E 旋转变速运动
【A2型题】26 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虽仍持续,但传入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却已开始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A 疲劳B 抑制C 适应D 阻滞E 衰减
27 安静状态下,眼的折光系统正好把6米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来自近于6米的物体的光线经折射后将成像在视网膜上。但正常眼在看近物时也很清楚。这是由于眼在看近物时发生了A 适应B 调节反射C 瞳孔缩小D 悬韧带放松E 晶状体弹性变化
28 视网膜接受光刺激,由感光细胞产生的电信号经过复杂的细胞网络传递,最后在哪种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传向中枢A 水平细胞B 双极细胞C 无长突细胞D 神经节细胞E 节后神经原
29 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不动,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下列哪种颜色的视野最大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绿色E 白色
30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骨链、听小肌和咽鼓管等结构,当声波经过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传递时,产生了A 共振作用B 增压效应C 能量消耗D 减压效应E 增幅效应
31 飞机下降时,若感到鼓膜疼痛,应作吞咽动作,通过咽鼓管使鼓室内压与下列哪项结构的压力之间取得平衡A 内耳B 鼻咽部C 蜗管D 前庭阶E 鼓阶
32 声波振动通过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压力变化传给耳蜗内液体,引起基底膜振动,基底膜振动以行波方式传播。当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影响A 低频听力B 中频听力C 高频听力D 低强度听力E 高强度听力
33 某儿童在游乐园坐旋转椅游玩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产生了A 低血压B 低血糖C 脑缺血D 低血钙E 前庭自主神经性反应
【B1型题】题34~36A 肌梭B 螺旋器C 视锥细胞D 视杆细胞E 游离神经末梢34 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是35 感受听觉的感受器是36 感受昼光觉的感光细胞是
题37~40A 正视眼B 近视眼C 远视眼D 老视眼E 散光眼37 因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导致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称为38 因晶状体弹性减弱使视近物时调节能力下降,称为39 因角膜球面不同方向的曲率不同所造成的视物不清,称为40 平行光线可聚焦在视网膜上,但视近物需要眼进行调节活动,称为
题41~42A 16-100HzB 100-1000HzC 1000-3000HzD 16-20000HzE 2000-10000Hz41 正常人耳能感受的空气振动频率范围是42 在音频范围内,人耳最敏感的振动频率范围是
题43~45A 感音性耳聋B 传音性耳聋C 中枢性耳聋D 高频听力受损E 低频听力受损43 鼓膜穿孔可导致44 耳蜗底部病变可导致45 听神经传导阻滞可导致
试题答案
第十章 神经系统
【A1型题】1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下列哪项没有关系A 纤维直径B 刺激强度C 温度D 纤维类别E 动物种属
2 神经元的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A 血液供应B 细胞外液C 顺向轴浆流动D 反向轴浆流动E 双向轴浆流动
3 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A 兴奋和抑制B 正反馈和负反馈C 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D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E 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
4 反射活动后放现象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A 链琐状联系B 环状联系C 辐散式联系D 聚合式联系E 侧支式联系
5 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 胞体B 树突C 轴突D 轴突始段E 树突始段
6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A Ca2+内流B Ca2+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E K+外流
7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A 腱反射B 排尿反射C 减压反射D 肺牵张反射E 对侧伸肌反射 8 神经末梢兴奋与递质释放之间的偶联因子是A Cl-B K+C Na+D Ca2+E Mg2+
9 神经元之间除了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A 缝隙连接B 曲张体C 混合性突触D 交互性突触E 串联性突触
10 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A 刺激的性质B 刺激的强度C 感受器的敏感度D 神经的传导速度E 反射 中枢突触的多少
11 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所形成的抑制,称为 A 回返性抑制B 前馈抑制C 侧支抑制D 交互抑制E 突触前抑制
12 突触前抑制产生是由于突触前膜A 产生超极B 递质耗竭C 释放抑制性递质D 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E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13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哪一类型的突触A 胞体-胞体型B 胞体-树突型C 轴突-胞体型D 轴突-轴突型E 轴突-树突型
1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什么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A K+和Ca2+B Na+ 和K+,尤其是K+C Na+和K+,尤其是Na+D Na+和 Ca2+E Cl-
1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 是去极化局部电位* B 是超极化局部电位C 具有全或无特征D 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E 是突触后膜对 Na+通透性增加所致
16 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A 梭外肌收缩B 梭外肌松弛* C 梭外肌受牵拉D 梭内肌紧张性降低E 梭内肌受压迫
17 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 梭内肌收缩B 梭外肌收缩C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E 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
18 腱器官是一种A 张力感受器B 长度感受器C 压力感受器D 温度感受器E 化学感受器
19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A 疲劳B 负反馈C 回返性抑制D 腱器官兴奋E 肌梭敏感性降低
20 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A 使梭外肌收缩B 维持肌紧张C 使腱器官兴奋D 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E 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21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多巴胺B 乙酰胆碱C 5-羟色胺D 去甲肾上腺素E 血管活性肠肽
22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A 交感神经中枢B 副交感神经中枢C 内脏活动调节中枢D 躯体运动中枢E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中枢
23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 瞳孔缩小B 逼尿肌收缩C 肠蠕动增强D 心率加快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4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 瞳孔扩大B 糖原分解C 胃肠运动增强D 骨骼肌血管舒张E 竖毛肌收缩 25 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引起触觉B 引起牵涉痛C 调节内脏活动D 维持睡眠状态E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26 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协调肌紧张B 维持觉醒C 调节内脏功能D 引起特定的感觉E 引起牵涉痛
27 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A 有髓鞘的A类纤维B 有髓鞘的B类纤维C 无髓鞘的C类纤维D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E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28 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A 切割B 牵拉C 缺血D 痉挛E 炎症
29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E 调节肌紧张
30 在完整动物机体建立条件反射的关键步骤是A 存在无关刺激B 存在非条件刺激C 没有干扰刺激D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E 非条件刺激出现在无关刺激之前
31 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A 重量B 运动功能C 感觉功能D 语言活动功能E 皮层沟回数
32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A 能形成条件反射B 有第一信号系统C 有学习记忆能力D 有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E 对环境适应能力大
33 脑电波的形成机制是大量皮层神经无同时发生A 工作电位B 诱发电位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 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
34 以下哪一项不是异相睡眠的特征A 唤醒阈提高B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C 脑电波呈去同步化波D 眼球出现快速运动E 促进精力的恢复
【A2型题 】35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上有大量曲张体,是递质释放部位。神经冲动抵达曲张体时,递质释放,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使效应细胞发生反应。这种传递方式称为A 自分泌B 旁分泌C 近距分泌D 突触性化学传递E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36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A 抑制区活动增强B 易化区活动增强C 组织受到破坏D 组织受到刺激E 出现抑制解除
37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等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这表明该患者在受伤当时出现了A 脑震荡B 脑水肿C 脊休克D 脊髓水肿E 疼痛性休克
38 某老年患者,全身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临床诊断为震颤麻痹。其病变主要位于A 黑质B 红核C 小脑D 纹状体E 苍白球
39 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称为牵涉痛,其机制是患病内脏与发生牵涉痛的皮肤部位A 位于躯体的同一水平上B 位于躯体的同一纵切面上C 位于躯体的同一冠状切面上D 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根神经支配E 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前根神经支配
40 某患者因与人争吵后服用敌敌畏,引起有机磷中毒,被给予大量阿托品治疗,阿托品对有机磷中毒的下列哪种症状无效A 大汗B 肠痉挛C 心率减慢D 肌束颤动E 瞳孔缩小
【B1型题 】题41~43A 脑桥蓝斑B 中脑黑质C 低位脑干D 纹状体E 低位脑干中缝核41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42 脑内极大多数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位于43 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
题44~47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多巴胺E 5-羟色胺44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45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46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47 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题48~50A 姿势反射B 多突触反射C 状态反射D 牵张反射E 对侧伸肌反射48 腱反射是49 屈肌反射是50 肌紧张是
题51~53A 中央后回B 中央前回C 颞叶皮层D 枕叶皮层E 边缘叶51 体表感觉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主要位于52 视觉的皮层投射区在53 听觉的皮层投射区在题54~57A. α波B. β波C δ波D θ波E. α波阻断54. 成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目时出现(A)55 频率最慢的脑电波是(C)56 频率最快的脑电波是(B)
试题答案
第十一章 内分泌
[A1型题]1 激素的半衰期可用来表示激素的A 作用起效速度B 作用持续时间C 更新速度D 释放速度E 与受体结合速度2 体内大多数由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转送到靶组织的方式是A 远距分泌B 腔分泌C 旁分泌D 自分泌E 神经分泌3 第二信使cAMP的作用是激活A DNA酶B 磷酸化酶C 蛋白激酶D 腺苷酸环化酶E 磷酸二酯酶4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含氮激素A 1,25-二羟维生素D3B 雌二醇C 睾酮D 醛固酮E 促甲状腺激素5 神经激素是指A 存在于神经系统的激素B 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C 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D 使神经系统兴奋的激素E 调节内分泌腺功能的激素6 激素作用一般特性的共同点是A 由内分泌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B 以cAMP为第二信使C 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D 对靶细胞有严格特异性E 有高效能的生物放大作用7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的A 胞膜受体结合B 胞浆受体结合C 核受体结合D 兴奋型G-蛋白结合E 抑制型G-蛋白结合8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A 促甲状腺激素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 生长素D 催产素E 黄体生成素9 下列哪种调节肽不是由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细胞合成的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 生长素释放激素C 催乳素释放因子D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E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0 生长素分泌有日周期,血中浓度最高的时间是在A 清晨B 中午C 傍晚D 慢波睡眠E 异相睡眠11 刺激生长素分泌最强的代谢因素是A 低蛋白B 低血糖C 低血脂D 低血钾E 低血钠12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长素的直接作用A 诱导肝产生生长介素B 促进脂肪分解C 促进软骨生长D 增强脂肪酸氧化E 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13 血液中生物活性最强的甲状腺激素是A 碘化酪氨酸B 一碘酪氨酸C 二碘酪氨酸D 三碘甲腺原氨酸E 四碘甲腺原氨酸14 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A 生长素B 性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促甲状腺激素E 1,25-二羟维生素D315 甲状腺的含碘量占全身含碘量的A 10%B 30%C 50%D 70%E 90%16 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是A 过氧化酶B 脱碘酶C 磷酸化酶D 蛋白水解酶E 氨基化酶17 血液中哪一项物质的浓度最能反映甲状腺功能的高低A 结合型甲状腺激素B 游离型甲状腺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E 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18 下丘脑-腺垂体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主要激素是A 生长素B 促黑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 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19 调节血钙浓度最主要的激素是A 生长素B 降钙素C 甲状腺激素D 甲状旁腺激素E 肾上腺皮质激素20 血液中降钙素主要由哪种细胞产生A 胰岛A细胞B 胰岛B细胞C 甲状腺C细胞D 甲状旁腺细胞E 小肠上部K细胞21 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料是A 葡萄糖B 蛋白质C 脂肪酸D 胆固醇E 卵磷脂22 关于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B 促进肾保钠、排钾、排水C 促进糖异生D 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E 促进全身各部位的脂肪分解23 关于肾上腺髓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B 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C 神经递质作用于嗜铬细胞上的N型受体D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E 在应急反应时激素释放增加24 刺激胰岛素分泌最主要的因素是A 胃泌素释放B 迷走神经兴奋C 血糖浓度升高D 血氨基酸浓度升高E 胰高血糖素释放25 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前列腺素是一种A 循环激素B 组织激素C 雄性激素D 神经激素E 自分泌激素[A2型题]26 糖皮质激素本身没有缩血管效应,但能加强去甲上肾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这称为A 协同作用B 致敏作用C 增强作用D允许作用E 辅助作用27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患者,排除水分的能力大为减弱,可出现"水中毒", 补充下列哪种激素可缓解症状A 胰岛素B 糖皮质激素C 醛固酮D 肾上腺素E 胰高血糖素28 由肠吸收的碘以I-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I-从血液进入甲状腺上皮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A 单纯扩散B 载体介导易化扩散C 通道介导易化扩散D 主动转运E 胞吞29 在缺乏促甲状腺激素的情况下,甲状腺本身可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这种调节方式称为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前馈调节E 反馈调节30实验观察到,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后,胰高血糖素分解糖原的作用不再出现,表明介导其作用的第二信使是A Ca2+B cAMPC cGMPD 前列腺素E 甘油二酯[B1型题]题31-33A 呆小症B 巨人症C 侏儒症D 粘液性水肿E 肢端肥大症31 成年后生长素分泌过多,导致32 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33 幼年期生长素过少,导致题34-35A 糖皮质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ACTHD ACTH和糖皮质激素E 糖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34 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哪项激素浓度升高35 在腺泡腔内储存,并在激素储存量上居首位的是
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