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军:中国式现代化特色和优势根在“两个结合”-天天报资讯
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汤建军
相关新闻报道:湖南省文史研究馆举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讨会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大鲜明特征,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特征标注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崭新高度。
(相关资料图)
抚今追昔,通过回顾中国近现代180多年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历史真相: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不同于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其中国国情和鲜明特色,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席代表湖南隆回人魏源认为,坚持“经世致用”宗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妨对近代仁人志士和中共百年艰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简单的文化溯源。我们知道,在魏源思想引导下,中国早期现代化主要历经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暴力革命的艰辛探索。
洋务派以在甲午海战失败与日本签订卖国《马关条约》而告终,维新派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戊戌六君子”被杀而告败,革命派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而失败。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1851年到1864年这13年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战争,这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史称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他们创拜上帝教去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开展反封建、反侵略的武装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初期势如破竹,主要是因为满清王朝极其腐朽,清兵大多为“双枪军”,一手是打仗时用的火器,一手是抽鸦片用的烟枪,清军在农民起义军面前根本没有战斗力。后来太平军遭遇了湘军,从此他们就走上了一条失败的不归路,直至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
这里值得深究的是,为什么以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左宗棠等代表人物组建的湘军能够打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队伍呢?
从表象看,貌似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湘军集团打败了信奉“上帝教”的太平军。湘军胜在了军队组建模式上。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传统中有“四脉”是人际社会关系的重要支柱。一是血缘关系,即血脉,这是根基;二是地缘关系,即地脉,这是基础;三是师承关系,即文脉,这是文化纽带;四是同业关系,即业脉,这是生存之道。其实,湘军就是靠传统文化“四脉”组建起来的,但这只是表象。
从文化基因和文化根脉上看,湘军是用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组建起来的军队。毛泽东同志曾感慨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近来,高层领导和专家对湘军领袖级人物左宗棠也给予充分肯定,说他在收复新疆问题具有丰功伟绩,要学习其“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中小学课本中也应该增加其收复新疆的内容。可见,湘军的传统文化基因之强大。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先将中国封建王朝二千年历史做一下简单梳理。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历经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到文景之治,再从贞观之治万国来朝,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大元王朝,其疆域东达日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湖、南到安南、西达东欧、黑海与伊拉克地区,再到大明郑和“七下西洋”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直至康乾盛世。
中国二千年间有许多中兴王朝都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其中有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必定拥有同时期最优秀的制度,即中国封建专制,中国的封建专制确实是同时期在世界上是最完备的。最优秀的制度背后必定拥有同时期最优秀的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封建王朝称雄于世界二千年,是有其文化秘诀的,这个秘诀集中起来就是“三纲五常”这四个字。当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其中一座就是封建专制。而“三纲五常”确实就是封建专制的代名词,应该被打倒。
但在湘军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封建专制起了大作用,同时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也起到了积极关键作用。比如,“三纲”中的“君为臣纲”,其中就包含传统文化的“忠”字,“夫为妻纲”就包含传统文化的“和”字,“父为子纲”就包含传统文化的“孝”字。“五常”中的“礼义仁智信”拨除封建专制因素,其余都是优秀传统的基因,至今还对每一个人如何处理国家、社会、家庭关系起着重要的文化引导作用。
太平军的“拜上帝教”在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建起来而又忠于封建王朝的湘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湘军与太平军的斗争其实就是一场文化战。历史早就对他们斗争作出了高下之判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尽管洋务、维新和革命三派他们都没有取得成功,但都在局部有实际进展,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也为中国共产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历史重任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工业化)过程中的西学东渐、中学西传,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已经开始,主流是西学东渐,中学西传还是零散和从属的,尽管历史发展到今天的“东升西降”。这充分表明,在不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不彻底变革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的情况下,中国工业化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我们党领导团结人民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之伟大变革,先后历经中国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直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精准和可期待,并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
究其文化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了,才产生文化的巨大威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走向全面推进。
马克思主义既解决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服务的问题,又解决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尤其是把这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和礼义仁智信”等核心基因有机结合,就发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为人民服务”这五字核心秘诀。
正是凭着这一秘诀,中国共产党就掌握了当时社会最核心的资源——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广大无产阶级特别是工农大众的无缝对接。这其实正好映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巨大优越性。
在这中西文化交流中,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说到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根植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实践证明,没有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的现代化难以持久支撑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让中国式现代化举世瞩目。其中包含的“核心”意识、“大一统”“中央集权”“举国体制”“人民主体”“独立自主”等文化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化基因。其与美西方现代化本质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美西方现代化却还停留在以资本为中心,因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着世界进步潮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思想的精髓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结合”的产物。其精髓要义主要包括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这一根本观点,坚持守正创新这一根本方法,以及为了落实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实践要求,总体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
当前,我们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应该做到“六个必须坚持”,这就如我们每一个人离不开空气与水一样,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明立场、定方向、正方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积极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