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39家市级生态农场出炉 环球要闻
(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近日,全市首批39家生产主体被授予“北京市生态农场”称号,获评农场总面积达1.98万亩,广泛分布在12个涉农区的31个乡镇中。
在京郊,生态理念正在落地生根,高新技术逐步走向田野。在房山喜庆民丰农场,林下食用菌、林草禽复合种养、林粮林菜复合种养模式,实现了资源在园区内部的循环利用。昌平银黄农业则利用农场较大范围的空地建立生态岛,种植小麦、中草药、香料等多种作物,给农场蜜蜂等各种昆虫提供食物与繁衍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淀翠湖农业在温室建造中采用新型的高密封节能保温系统增强保温节能性能,天然气供暖的尾气经净化处理后补充进温室,年固碳1000吨以上。
生态农场不同于常规农场,它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在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的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生态农场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意义重大。”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生态农场建设将有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全面引领本市绿色农业发展。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出台了《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经多次座谈研讨与实地调研,去年9月,北京市级生态农场建设全面启动。市生态农场专家指导组随之成立,还建立了生态农场智库,开展一对一专家对接服务。
此次获评的39家市级生态农场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历经推荐申报、形式审查、材料初评、现场复核、综合评价、结果公示等流程,更有非常严格的评选标准。参评的生态农场不仅在固碳减排、资源化利用、生物多样性建设等生态技术措施上有一定要求,更对环境污染、质量安全等生态安全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脱颖而出的获评农场,还要在有效期内不定期进行专家组检查核查,同时利用社会舆论协同监督,确保生态农场质量。
根据北京市推进生态农场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本市将培育500家左右市级生态农场。接下来,本市将探索构建一套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把生态农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三品一标”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