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野猫与拙石》:抵达诗意生活的磁场_环球热点评
【资料图】
文\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彭忠富
“万物都在与诗人对话,说着固态、液态或气态的语言,声部由高而中而低而耳语而密语而沉默。”譬如成滴成浪或成涛的长江水,就经常问询闲坐沙洲之上的张远伦,“过得如何?名利日益诱人何以挣脱?”张远伦喜欢和长江聊天,用听觉和视觉感受江水冲击的力量,感受沧海桑田和人情冷暖。不过,二者之间的聊天方式只能是单向的,尽管长江水不断地分化为浪头,像成群的动物般,发出特有的鸣叫,向高处攀升。但诗人面对长江发出的问询,唯有选择沉默以对,因为他认为沉默是所有语言的总和,是所有答案的总和,是所有时间的总和。
《野猫与拙石》 作者:张远伦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2年10月
来自重庆的苗族诗人张远伦曾获骏马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力诗人。张远伦认为,中国诗歌在经历“第三代诗歌运动”后,进入了平稳、丰裕、深厚的积聚期,佳作频现,渐成气象,然而,具有明显革新气质的诗歌并不多见。张远伦指出,诗歌是有温度的,它必然具有人情味和悲悯性;诗歌是有风度的,它必然具有语言美和风情美;诗歌是有深度的,它必然掘进人性深处;诗歌是有维度的,它是生存、生活、生命、情绪、信念、信仰的综合体。诗人最后拼的是自己的心性。诗人和诗歌密不可分,两位一体,气质自然流露,水到渠成,终成格局和气象。
“在龙凤寺边隐秘的香火里,在苇丛深处不为人知的祭祀里,我意外撞见了时间的痛苦,所有火苗都在翻卷……”张远伦以散文为肉,诗意为骨,走出了独具个性的写作之路,塑造了非同一般的心灵宇宙。张远伦的散文极具辨识度,他用隽永空灵的文笔,诗意盎然的叙述,带来诗意的阅读体验。正如他在散文《诗歌说》中所言,“真正抵达了词语的磁场,穿梭于自由时空”。张远伦认为,诗歌与散文的创作具有共性,“写底层,要超越苦难;写爱情,要超越轻佻;写批判,要超越愤怒。”只有避免惯性写作与同质化,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路。
张远伦最新出版的《野猫与拙石》收录了《两斤半》《面对大河》等14篇散文,描写了乡间充满生机和灵气的万事万物,以及重庆等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作者生动再现了过往乡村生活中的职业、景象,描写生死相随的亲人及生活遭际等,文笔流畅隽永,人物塑造立体可感,字里行间饱含情感。张远伦善于从平凡日常中发掘艺术性、哲思性的成分,倡导从自然的纯净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勾画了其曾经创造的、属于个人地标的诗歌的“诸佛村”,深入探索人与自然、乡村的关系,表达了“重返乡村”的思索和主张。
譬如在散文《多年》中,作者通过梳理诸佛村、母亲和自己身上多年来的变化,刻绘了社会变迁及个人心路历程。多年前,“我的村子是困苦而又美好的。我就是我家,我家就是我的旷野,我的大地”。而多年后,作者的村子是安详的。他的片言只语就是他家,他家就是他的生命地图,他的精神谱系。作者邀请客人在自己的诗歌里,体味诸佛村曾经的过往。(彭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