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4口百年古井:流淌的不止是清泉,还有每一代人的乡愁记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懂得挖井取水、以井为泉、井水养人的道理。在保山市隆阳区兰城街道湾子村的三眼井和板桥青龙街古井,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还见证了寒来暑往,岁月变迁的发展历程。如今,这4口存续了百年的古井,每天依然不断流淌着清泉,默默给予每一位取水人清冽的甘泉,成了一代又一代当地人心中重要的乡愁记忆。
一处三眼井承载湾子村人的回忆
位于保山市兰城街道的湾子村里有3口百年古井,因3个井口排列整齐,像三只眼睛一样,故而得名三眼井。自光绪年间开凿以来,村里1235户人家、800多口人都靠着这三眼井提供生活的用水。三口古井不仅哺育了村中人,也记录下村中人的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起对三眼井的记忆,好大一部分湾子村的村民都如数家珍。住在三眼井旁的村民汪海林说:"我从小生活在湾子村,这口井我都用了几十年了。过去还没通自来水的时候,村民早上五六点就来打水喝。那时候我们洗衣做饭都离不了它,而且神奇的是,哪怕是干旱的时候,三眼井依旧是活水不断,附近的村民都依靠它生活。”
古井被村民们保护的很好,湾子村书记汤如明说:“在湾子人的眼中,三眼井不是一处普通的古井,它们不仅是湾子村的宝贝,还是湾子村生活的一部分。为保证井水的清冽和甘甜,每年都会有村民自发请愿去修井。人们在维修时会先将井水抽干到底层,然后铲出淤泥,在井壁上撒上石灰粉刷洗,以达到消菌除杂的效果。村民都很保护这口井水,为防止有人投毒,有的村民会在井中放入金鱼,如果鱼群一直活着,就可以放心使用。”
如今的湾子村家家户户已经通了更方便更干净的自来水,但是三眼井却也一直静静的留在湾子村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湾子村村民。如今还保留在在三眼井旁边的红砖墙上写于1999年元旦的《三眼井受理公约》就足以看出湾子村民对三眼的重视。“三口古井是保护家园的消防卫士。他们不会消逝,它们是湾子村不可或缺的记忆。”汤如明说,虽然现在村民们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取水更方便了,但是湾子人仍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井!因为这古井不仅仅是湾子村人的独特回忆,也是保山城独特的记忆。
一眼古井装满板桥人的乡愁
走进板桥古镇,来到青龙街头,踏上长长的古街,连排成片的古驿商铺,恍惚间让人生出几分怀旧的思绪。长街如谱,而古井便是这一段乐谱中一个重要的音符,唱出一抹乡愁,一段游子的思乡之情。
在青龙街上,有着这么一口古井,自民国时期便开凿使用,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源源不断的为青龙街的居民们提供甘甜的井水,陪伴青龙街的居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的春秋。
聊起青龙街上的这口古井,青龙街的居民张郭林介绍到:“青龙街的古井在民国时期,跟随着我家的祖宅建立就开凿了,到今天算得上是一口百年老井了,这口井虽然只是直径约为50厘米,深为7至8米的小型水井,但是在青龙街只有这口井会出水,在早年间,就凭这口井水就可以养活这一整条青龙街的居民呢。在今天虽然青龙街接通了自来水,但是这口古井依然保留在青龙街,成为我们平时取水浇花的水源,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养护整条青龙街,同时也算得上我们青龙街的一个文化符号,为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展示咱们青龙街以前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不同的人眼里,乡愁是不同的,可以是一条清泉,是和伙伴爬过的树,是一次傍晚时分的火烧云,而对于从小就生活在青龙街的小宋来说,他的乡愁是母亲亲手做的饭和那青龙街那眼古井里甘甜的井水。“还记得在我小时候,喜欢到处光着脚丫去找伙伴玩,每到吃饭的时候,一听到母亲喊我的名字,来不及穿上鞋子,顾不得满身的泥土,就和伙伴们各自往家里跑。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喝着从井里打出的清泉,那就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现在长大了,去到了很多地方,吃到很多地方的美食,但是最难忘的就是母亲的饭菜和那口甘甜的井水。时光飞逝,现在家中虽然有了自来水,但是古井的味道,和母亲的牵挂,是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心中淡不开,忘不掉的乡愁。”小宋如是说。(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实习生 杨卓敏 赵梦洁 田丽萍 毕洁 金健楠 通讯员 宋黎明 摄影报道)